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

02案例:使用者體驗和結婚教練




文章摘要: 其實是因為他的存在感還沒有被滿足其實蒂娜沒有那麼愛喬布斯



用產品經理的視角來看人


今天我想講一個結婚教練的故事。


她是我的一個朋友,現在做的工作就是指導30多歲下定決心要結婚的女生,如何能夠在一年半之內搞定結婚。


她的方法已經幫助了30多個30多歲的女生完成了結婚。


這個結婚教練以前是幹什麼的呢?


她以前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。


她的這一套結婚的體系內容挺多的,這堂課我想把她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拿出來分享。


這個環節就是如何觀察和判斷一個人。


因為結婚也好,創業找合夥人也罷,都是非常重要的長期關係。



改變一個人,那是非常難的事情。


在開始長期關係之前,如何有框架地去觀察一個人,進行是否適配的判斷,是更關鍵的。


結婚教練,就是用產品經理的專業視角,來訓練使用者如何去看一個人。


因為任何一個人,任何一個產品,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感受。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,那麼所有的感受是混雜的,是混沌的。


你的情緒,一定會被你最有感覺的那個點牽制住,所以就會有強烈的認知偏差和情緒偏差。


並且在你沒有強烈感受的那些地方,還會有大面積的認知盲點和思維遮蔽。


產品經理則是有一個完整的框架體系來看一個產品。


不管你的第一直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,其實你都可以用這套框架,相對完整地度量你對一個人的認識到底有多少。


人和產品的五個層次


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,如何用一個產品經理看產品的專業化方法,去指導一個女孩兒去判斷她的相親物件。


其實,就是從外到內的五個層次,我來一一介紹一下。


第一層——感知層


一個產品,你拿到它,它設計的美不美,質感怎麼樣。一個人,你看到他的第一眼,這個人的身材、相貌,說話什麼口音,穿衣服怎麼搭配,這個就是最外層的感知層。


第二層——角色框架層


角色是很重要的一個詞,我們會專門在第一模組用一課的時間來講。


簡單來講就是,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角色裡,並且被角色馴化。


比如說你遇到一個銀行職員,一個軍人,或者是一個公務員,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時候,你就能明顯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跡。


你在辦公室和你的公司的同事交往,其實大家的相處首先就是角色的對接。我們談什麼內容,我們知道哪些東西,都會被你的角色所控制。


所以,基於表面的感知,基於角色化的接觸,都是非常淺層的關係。


也就是說,咱們日常和人的接觸多半都是淺層關係,因為大家上班都是基於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。


大家在接受各種服務。為你提供服務的那個人,其實也都是角色所設定好的溝通方式和交付內容,然後再與你進行溝通、交割和討論。


如果你和別人在角色扮演裡對接,你就會被牢牢地捆在設定的角色中。


其實兩個人只是角色的對接關係,是沒有辦法達到彼此的深入瞭解和深層關係的。


什麼是深層關係?


那就要走到這個角色之下的下一層,第三層。從第三層開始就是一個人的深層部分了。


第三層——資源結構層


它可能會包括了一個人的財富資源、人脈資源、精神資源,每個人其實都是不一樣的。


就是我們人生的歷程,其實大概在很多時刻,很多人都會處在同一個角色裡,比如說我們都曾經是學生,或者是說畢業剛工作的時候,我們都是小職員。


但是接下來,因為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,大家的精神資源不一樣,出身背景、家庭的人脈資源不一樣等等。資源結構會推動每個人,去往不同的地方。



我們可能都曾處在某一個角色中,但未來會進入到不同系統的不同角色中。


所以其實到了資源結構的這個層面,好多姑娘已經不會觀察,不會判斷了。


她會看一個人的外表、穿著,或者問一些非常表面化的問題,比如你存款有多少錢?你有房有車嗎?


如果用我們產品經理的專業術語,這個叫做只抓表面資料,這種使用者研究行為其實是非常低階的。


如果是隻能抓表面資料的產品經理,肯定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。


就好像是說一個女生,如果她只能基於一個人的感知層、角色層進行交流,或者基於表面資料的存款和房車去對一個人進行判斷,那這個人也是沒有辦法和別人建立深度關係的。


一個人的核心,就是他的存在感


在這個深度關係之外,再往下一層是什麼?這個纔是一個人真正的核心。下面還有兩層,我把它放在一起講。


第四層是人的能力圈。


第五層是一個人的核心,就是他對自己存在感的定義。


就是他對他自己為什麼而存在,到底是怎麼感知的。什麼狀態下,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?什麼時候他讓他不爽或者煩躁?


存在感之於人就好像生存之於動物一樣,是觸發情緒和推動行動的開關。


你觀察一個動物,它的狀態、情緒,其實都是關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滿足。獅子為什麼要去咬長頸鹿,其實獅子也很吃力、很勉強,但是必須廝殺下去。


因為餓,因為生存條件不滿足,生存的需求在驅動它。如果它吃飽了,它纔不這麼費勁呢。


所以一個人為什麼奔波、焦慮、不安,機關算盡,上竄下跳?其實是因為他的存在感還沒有被滿足。


動物其實只要生存條件滿足,它就很愉快了。


但是人和人又是不一樣的。


有的人只要能夠在一段關係裡,比如說我在一個家庭中,我在和我的愛人的關係中,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,對方給了我足夠的確認感,我就能夠滿足。


其實很多女孩兒都是這樣的。


但是有的人,如果只能夠在一段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,是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。他需要在職場、在行業中、在社會影響力中,看到自己的存在感,看到別人的重視。其實很多男人是這樣的。


所以,就像是生存在驅動動物奔波撕咬一樣,對存在感的尋求,以及不安全感,也在驅動男人、女人思前想後、廢寢忘食、找人找事找錢,去滿足自己,去確認自己的存在感。


動物其實是在奔波和廝打中強健了自己的肌肉,一個人是爲了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存在感,在左衝右突裡擴充了自己的能力圈。


這就是我們剛纔說的最核心是存在感,它的外面一層是能力圈。


如果一個人的存在感滿足了,其實他的能力圈就不會再擴充了。就好像說好多女人結了婚就不化妝了,男人滿足了就不奮鬥了是一樣的。


因為擴充能力圈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,你想獅子爲了吃飯去殺長頸鹿,其實它捱打也是極其痛苦的。


五個層次,層層深入



現在,我們再把一個人從外而內的五層再拎一遍。


最外層是感知層,是你看到的一個人的樣子,他的相貌、舉止、著裝。


其實當你看到這個人的時候,你要知道有一部分是天生的,有一部分其實是角色化的產物。


在感知層之內的第二層是角色框架層。


在角色框架層的再往裏的第三層是資源結構層,資源不只是大家一般都會認為的人脈和財產,還包括了一個人的精神結構和他的精神資源。


在這個資源結構層再往後的一層就是能力圈,在能力圈的裏面就是這個人對自己存在感的感知。


所以,如果你明確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存在,你就會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能力圈,改變自己的資源,然後甚至改變自己外在的樣子。


比如說,在2005年,我同時認識了做豆瓣的阿北、做抓蝦的徐易容和做校內網的王興。


其實當時你會發現這三個人很像,都是外表很斯文的文藝男青年,做的都是Web 2.0的網站。


十幾年過去了,這三個人的能力圈和資源結構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,他們的公司也成了完全不同的三個企業。


王興做了美團,徐易容從抓蝦做了美麗說,再到現在在做HIGO,而阿北一直在做他的豆瓣,已經快14年了。


如果你可以進入到這三個人的內心,你就會發現說,即使是在2005年,在他們外表看上去很像的時候,其實他們內心自己的存在感就是不一樣的。


以上我簡單介紹瞭如何用產品經理看產品的認知框架,一層一層地去觀察和分析一個人。


對於淺層關係,最表層的感知層就夠了。


就像你只是打算購買一個產品,那你只要看到最表層就夠了。如果你只是想談個戀愛,並不打算和任何一個人的命運去深入勾連,那你看到最表層也就夠了。


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關係和長期關係,那你需要看到的就絕不僅僅是表面上已經呈現出來的結果。


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適配另一個人的成熟產品,你需要看到的是一個人能夠持續讓自己變化的內在的動力。


然後在漫長的不確定的未來裡,明確你們兩個人是不是能夠一起擁抱不確定,擁抱變化,在變化中變得成熟,彼此適配。


其實這個纔是更關鍵的東西。


所以,如果你只是做使用者,想短期關係、撿現成的,那你看到一個人的感知層和角色層就夠了。


但如果你是要結婚,你要投資一個人,或者你要選擇和某個人成為長期的合夥人。


那這個人對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自我設定和感知,他對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設和經營,他對自己的資源的建設和管理纔是更重要的。


到這裏,如何用產品經理看產品的認知框架來看一個人就基本上講完了。


喬布斯和他的三個女人


因為我們講到了使用者體驗和結婚,這兩個話題連在一起,我就實在是忍不住想講一講我們產品經理的大神—— 喬布斯和他的三個女人的故事。


喬布斯的三個女人,第一個就是布倫南。



布倫南17歲讀高中的時候,就認識了喬布斯,兩人分分合合大概5年。


18歲,布倫南第一次懷孕,但是根據兩個人當時的協議,她去做了流產。23歲,布倫南再次懷孕,就生下了喬布斯的第一個女兒麗薩。


2005年,50歲的布倫南給喬布斯寫信,希望喬布斯給她一些錢,喬布斯沒理她。


2009年,布倫南疾病纏身、窮困潦倒,借住在朋友家,她給喬布斯寫郵件說:


我病了3年,已經別無選擇,我最後一次請求你,請考慮一下為我提供1萬美金,幫我度過幾個月的時間。


2009年那個時候iPhone已經發布了,喬布斯再次封神,我們都對他崇拜得無以復加,這樣的大神當天就回復,說:「 我不會被要挾 。」


你聽上去,這個回覆感覺怎麼樣?


接著我們講他第二個女人,他的第二個女人叫蒂娜。


在人生最後的日子,喬布斯和自己的傳記作者談到蒂娜的時候,當時就潸然淚下,他說:


她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女人,她是我真正愛的第一個人,我們是那麼的心意相通,我不知道誰還能比她更理解我。


你要知道,那個時候其實他和他太太已經結婚二十多年了。


當然,他是向蒂娜求過婚的,在1989年的時候,喬布斯向蒂娜求婚,她當時就拒絕了。


她說:「愛上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,這種痛苦令人難以置信。」


蒂娜曾經在他們的臥室牆上寫了一句話:「忽視是一種虐待。」


喬布斯肯定覺得自己很愛蒂娜,但是蒂娜顯然覺得使用者體驗實在太差了,沒有辦法堅持下去。當然你也可以說,其實蒂娜沒有那麼愛喬布斯。


第三個女人,其實就是我們都知道喬布斯的太太,勞倫•鮑威爾。


勞倫她自己其實說過一句話:


「他像鐳射那麼專注,當他的光芒照耀到你身上,你就會沐浴著他的關愛。但是,當他的光芒轉移到其他關注點的時候,你就會覺得人生非常黑暗。」


我覺得她這句話其實很真實。


因為她幾乎是用另外一種方法解釋了,蒂娜為什麼要在牆上寫「忽視是一種虐待」。


但區別是什麼?


區別就是蒂娜沒有辦法忍受,而勞倫找到了消解這種體驗的方法。


並且她陪喬布斯27年,給了喬布斯穩定的情感支撐,陪喬布斯度過了重返蘋果前後的那段很艱難的時日——與癌症作戰的最後人生時光。


所以今天,當我們談到這位喬布斯的遺孀時,我們更願意談,她繼承了喬布斯100億美元的遺產。


但如果你聽了第一個和第二個女人的故事,你是不是可以想一下,勞倫曾經經歷過什麼?她承受了什麼?又消化了什麼?


這個女人本身是非常強大的。





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/20180411680.html

每日即時更新新聞,請上:http://www.buzzfunnews.co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